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吕端:一个时代的翘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2: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寇准是北宋第一相,尤其澶渊之盟,亲手创建一百多年和平,为人称赞。

  而他的推荐者,就是吕端。

  当寇准任左谏议大夫时,吕端已是宰相,曾获太宗评论他“大事不糊涂”,连大辽国使者到来,亦问及于他,并很是仰慕。可是,他在人生最辉煌时,却上了一折,想和寇准换一下位置,自己当下属,让寇准当宰相。满朝文武听了,一个个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他说到做到,屡次申请。

  太宗提拔寇准,与之并列,两名相一朝,如双子星座。确切地说,寇准是一个干吏,更是一个能吏,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但有时倔劲儿上来,连皇帝也不放过。为此,太宗很是恼火。

  吕端亦是干吏,又是名相,这样的两人共事,一般很难相处。可吕端相反,与寇准相处得水乳交融,几无风波,书写了历史的一大传奇。

  吕端知道寇准的长处与短处,因此,在和寇准共事时,他以“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上奏皇帝,二人分单双日立于百官之首。他是太宗特命的“立準上”,就是位置在寇准之上,他现在如此要求,等于自降半格,与寇准平级。而且,过去由他主持的政事,他提出与寇准“同升政事堂”。

  当时,他是平章事,是宰相,寇准是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他如此做,一则团结了同事,再则,让寇准充分发挥了才能。

  2。。。

  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呢,吕端小事也不糊涂,他这样做是一种谦让,一种对自我和他人的最清醒的认知。

  当时,太宗准备收回夏州之地,惹得西夏首领李继迁起来反抗。李继迁初起时力量较小,一战之下,大败而逃,老母和妻子没来得及带走,做了宋军俘虏。太宗恼羞成怒,准备将李继迁母亲杀了,用以泄愤。一时,他又有些拿不定主意,就找来寇准商量。

  寇准当时是枢密副使,不知什么原因,也同意了太宗的这个馊主意。

  寇准觉得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吕端从这件小事中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他劝寇准暂缓执行,并进宫告诉太宗,这个做法是错误的。他说,自古做大事的人,是顾不了亲人的,汉高祖就是明显的例子,为了打天下,父亲、妻子、儿女都丢弃了。见太宗不言,他反问:“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这话问得非常到位。政治需要冷静,需要抛弃个人喜怒,方才处理适宜。太宗和寇准当时无疑都犯了急躁的毛病。

  太宗顿悟,忙请教吕端怎么办。吕端告诉他,好好养着老人,让李继迁投鼠忌器有所顾忌。

  太宗按他的建议去做,史书谈及吕端此次进谏皇帝的作用,在李继迁母亲老死后,“李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李继迁儿子名李德明,当时他的母亲和奶奶被宋军捉住,太宗不杀他奶奶,也没杀他母亲,这给他的归降留下一条后路。此次归降,让宋夏保持了近三十年的和平,千里边塞,烽烟无迹,鸡犬之声相闻,歌声互答,牛羊遍野。

  吕端眼光奇准,在小事中能看出大问题,能营造和平态势。

  3。。。

  处理小事如此,处理大事上,吕端更是如此。

  太宗刚死时,外臣暂不知,一个叫王继恩的宦官,希望建立拥戴国君的功劳,联络一批人,说动太宗的李皇后,准备废掉太子,立太宗另一儿子赵元佐为帝。李皇后听了有些心动,就命令王继恩去传吕端。吕端听了王继恩的话,连夜进宫,告诉李皇后,太宗之所以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千万不要胡来。

  李皇后听了连连点头,当即让太子见大家。

  第二天太子登基时,由于隔着帘子,吕端很担心,怕不是太子本人,让卷起帘子,见到是太子后才带领大臣跪拜。一场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被一位书生轻而易举化解。

  太宗朝两位宰相,寇准“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他以自己的才干成就了宋辽百年无战事的局面。而吕端发现了寇准,底定内部动乱,为这种和平的到来,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寇准相业应不朽。吕端,更应相业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5-1-4 09:18 , Processed in 0.0890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