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变世界的种子是妈妈种下的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21:4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袁隆平院士80岁生日,在湖南卫视为他举办的专场文艺晚会上,袁院士写给母亲的信让观众热泪盈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深深的愧疚。袁隆平在科学上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硕果累累,固然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也得益于其母亲的启蒙。

  袁隆平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袁隆平的母亲出生在扬州的一个富商家庭里,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袁隆平從小就受到母亲良好的熏陶。袁隆平曾经说:“我母亲早年在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读高中……我的英语是我母亲启蒙的,很小时我就跟着她念,后来上学,我的英语课从来不复习就都是高分。”良好的英语基础让袁隆平能自如地在国际学术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2017年7月,已经87岁高龄的袁隆平在“雁栖湖论坛”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袁母还注意培养袁隆平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袁母就已经给他读尼采的书了。后来,到他能听得懂故事时,袁母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听。在《袁隆平的世界》一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袁母给幼年的袁隆平讲故事时,“从不给孩子标准答案”。当讲到“囊萤夜读”的故事时,“二毛”问那些萤火虫去了哪儿?母亲不吱声,让“二毛”自己去琢磨。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让她讲述的故事总是充满创造性和寓意无穷的延伸。

  袁隆平之所以选择学农学,也与母亲有关。他6岁那一年的初秋,母亲带他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母亲牵着他的手,对着周围指指点点:红红的桃子、绿绿的葡萄,间种着的西红柿……袁隆平回忆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红红的桃子、绿绿的葡萄……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为儿子分忧,袁母也有一颗平常心。袁隆平大学毕业后,从重庆分配到安江,由于工作忙碌无暇顾家,就把70岁的母亲接到安江,帮助照看孩子。袁隆平在信中体现出了深深的内疚:“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无须再多赘言,袁隆平给母亲的这封书信,是一个儿子的成长史,是一位母亲勤劳和智慧的见证史。一个家庭幸福与否,子女能否有出息,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母亲是重要的因素。

  最后,袁隆平在信中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袁母在幼年的袁隆平心里种下的这粒种子,在他六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的背后,有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5-1-4 12:27 , Processed in 0.1246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