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20:4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的奢侈,在于时间的力量。

  说起来很惭愧,我小时候读的书并不多(现在也没有读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读书,从初三毕业才开始,拿自己的零花钱狠心买了《鲁滨逊漂流记》《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觉得它们都好贵,必须好好珍惜才是——于是我就在书上的每一页都做了笔记。后来借给同学看时,同学倒没有关注小说写了什么,而是被我密密麻麻的笔记吓了一跳。

  那次借完书,我觉得这样好像有点傻,借阅者一定觉得这个读书的人有点呆板,于是我不再在书上直接做笔记,而是摘抄到本子上。后来读起那些句子时,好像小时候的某种回忆。它变成了书以外的另一种东西,让我深深怀念。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因为被里面太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就只好在书上画线、标注,在本子上画人物关系图,直到自己理顺了……这庞大的家族故事才慢慢有了意思,好像我挖了一座宝藏,就我一个人在里面数各种宝石。

  读书对我来说,一向都是奢侈的。

  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是说没有物质,二是说没有时间。这两样同时没有,你就会觉得珍贵。

  9岁时我和父母去他们朋友家做客,看见我爸提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给人家小孩当作十岁生日礼物——当场我就哭了,滚滚泪流,停不下来——因为我爸从来没有给我买过一本书。

  长大后我称其为一种“匮乏感”,它造成了我对书的渴求,书也理所当然成了我心中最昂贵的“奢侈品”。

  小时候我每每去别的孩子家做客,总满怀欣喜,像做一个游戏挑战任务,叫“限定时间挖宝”。如果没有特别引起我兴趣的事,我能捧着一套中国神话书,或者格林童话书,从下午坐到晚上全部读完。下次去的时候,我会把这些我喜欢的书拿出来再看一遍。所以观察别人家的书柜,也是属于我的一种乐趣。

  我记得借着看的书里有很多鬼魅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神话,天狗吞月、夸父追日、蚩尤大战等等,类似的故事好多,大意都是,一个人为了追随某个目标,走了很远很远,战胜了某些不可思议的困难,到最后可能有收获,也可能没有(比如夸父,看起来好像一场空)。而《格林童话》也是,需要一个血腥(被纺锤刺出血)的过程作为铺垫,才显得最后的收获那样华丽。

  有些故事我始终觉得是恐怖的,比如小红帽。我感觉不到它的正面意义,就会远离它。而有的故事,我始终想不明白,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是不是还有我不知道的结局——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把火柴划到最后还是没有获得希望。

  这些对单个故事的困惑,就独自停留在了童年。因为没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解读,我只能暗自揣摩,试图凭我单薄的理解,把那些深奥的故事要表达的意思打穿。

  大一的时候,我买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它们是正式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不再是连环画。我迫不及待地读第一个故事,《海的女儿》,竟被剧烈震撼,哭了一下午。很奇怪,为什么小时候我并没有感知到那种悲剧式的力量,而在读到完整文字的那一瞬间,我才发现自己的感知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让我触到了童年时我曾难以触及的核心——而故事,还是原来那个故事。

  也许这和每个人在不同阶段获得的体验有关。当时我经历的是离别,就感到了悲剧的力量;十年后我再捧着同一本《安徒生童话》读给襁褓中的女儿听时,感到了新生的平静。

  女儿躺在床上,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只是静静聆听。有时候我会读得出神,努力体会安徒生的哲思——他的文字十分美,对悲剧和死亡的描述,也是一种美学的表达。即使你知道这个人物没有活下去,你仍然感到了一种美好,心灵被抚慰。

  同样是《海的女儿》,青春期时我读到的是人鱼蜕变的残忍;成熟后,我读到的是人生有舍有得。

  还有《皇帝的新装》,多少都让我生出一种反向的怜悯。我已经不再嘲笑皇帝,而是嘲笑那些嘲笑皇帝的人们——多年以后再次阅读时,我感到安徒生描绘的诸多人物,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人。他们在寒冷中寻求光明;在世事的背景中,因为地位、名望、家庭、理想……感受宿命的孤独。

  而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也在各自冷酷的生活中寻求温暖:我们摇身一变,不正是那赤身裸体的皇帝、海的女儿,或者卖火柴的小女孩?

  除了安徒生,我也总是给朋友们推荐《唐诗三百首》。

  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很多诗意的画面就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你讲的不再是李白或杜甫的一首好诗,而是你自己的故事。

  比如有一次,我给女儿读《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忽然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就这样讲给她听:

  你说要来怎么还没来啊,夜里的雨都涨满池子啦。什么时候再来聊个通宵吧,就聊想你时的那场雨吧。

  没错,妈妈正在想念一个朋友,我把李商隐和我的心情都讲给你听。

  年少时对阅读的匮乏和渴求,在我有了孩子以后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奇怪的是,即便现在有经济条件了,书对我来说,依然很贵。

  可能很多人也有同感,花一千多元买图书,还是会感到“肉疼”。可为什么买同样一千多元的护肤品、服装或者皮包,甚至吃一顿饭,我们却如此舍得?

  我想大概是因为,书的奢侈,在于时间的力量。

  即便此刻我拥有了它的本体,我也需要阅读的时间,才能真正拥有它华丽装帧下藏着的更深的智慧,那些故事里诉说的真诚、勇敢和善良……一切使人类获得进步的力量,无一不需要时间去解读,反复推敲。

  有的故事,甚至能让你读尽一生。

  我也难以想象,和孩子读完这么多书后,我们获得的感知会发生多少变化;也不知道这么多故事,会怎样影响她以后的人生。

  但我深深相信,那些美好的文字,會成为我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像某种通灵的力量,连接我的过去和她的未来。

  也许此刻,我们在用两个视角对待同一个故事;也许等我和她第二次再来读同一个故事时,这故事会成为我们记忆中共同的宝藏。

  关于阅读的意义,我一直以为只能任凭爱意私有,能意会的,就不能言传。告诉别人的书单,也不过是种肤浅的推荐。于是我宁愿独自阅读。

  但有了孩子以后,我好像有了共同阅读的盟友。她让我发现,阅读的意义远不止此。

  每本好书发光的时刻,不再由我一人独享——我甚至更希望用我的方式读给她听,我期待看到她困惑的表情、不知怎么露出来的笑容,以及某个合上书的时刻,从她嘴里突然冒出来的书中的句子反复被念及……那时我就很开心,她已经被我的宝藏照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5-1-4 10:50 , Processed in 0.1200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