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什么是谁“应得”的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2: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言“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他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的乐章。他在名校斯坦福大学只念了3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打造音乐梦。尽管历经波折,但他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收获了成功,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

  没有人自己要求来到这个世界。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生地。

  我们人生的起点,可能是在美国郊区的一间温馨、舒适的卧室,也可能是在非洲西部一间土屋的草席上。父母可能住在林边大道的阁楼里,也可能是勉强维持生存,在公园里流浪。他们可能是坚贞相守的夫妇,并将父母亲情视为人生的重心,也可能只是逢场作戏,毫不在乎会产生什么后果。

  事实上,可能性无穷无尽。这些随机事件会对新生命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但请允许我说一个显而易见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

  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人,不值得以此为荣。而出生于贫穷家庭的人,也不应当以此为耻。因为在抽取出生的彩票时,我们甚至还不存在!

  很显然,在生命的伊始,没有什么是谁应得的。没有人应该富有或贫穷,享有特权或受到压迫,身体健康或带有残缺。没有人应该拥有好的父母或不好的父母。所有这些随着生命的开始而随机发生,不论公平与否,只是简简单单地发生着。

  在运气的一端,那些出生伊始就霉运缠身的人往往会满腹怨恨,怀疑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这种抱怨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在运气的另一端,那些人会认为他们出身富有或长相俊美,是因为他们理应如此。虽然这种观点毫无依据且不合逻辑,但人们却喜欢这样想,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心里很舒坦。

  事实上,在生命伊始,一切都是随机的。我相信我们若能接受这一事实,就能懂得谦逊,也才能务实地展开属于我们自己的最独特的一生。

  我小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家人常鼓励我“查一下”。直到成年之后,我依然保留着这个习惯,有时候我会查找一些常见字,只是为了看看能否在它们的定义中发现新东西,有些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和概念,往往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了解到,“应得的”(DESERVE)这个词源于古法语,并自13世纪以来,一直用在英语当中。字典对其定义为:“因自身的行为或品质而赢得、获得或有权拥有……”

  看吧!“因自身的行为或品质……”

  换句话说,“应得”就是“赢得”。它与出生环境无关,而只与如何利用这些环境相关。

  我小的时候曾经注意到,有时谈话中提到“应得的”这个词时,我的母亲就会稍显愠怒。对此我常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知道是什么惹恼了她。现在我懂了,不仅因为这个词本身用得不准确,而且它反映了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有些人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成功、快乐和赞誉,而其他人却并非如此。这种观点曾经令我母亲不悦,现在也令我不悦。

  在我母亲看来,如果“某人”应得好运,那么“每人”都应得好运。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好运气明显分布不均,所以也许“应得”的可笑观念,从根本上就存在缺陷。“应得”好运和“赢得”好运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应得”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随机事件,抑或仅仅是我们的臆想,而“赢得”则是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所争取到的东西。换言之,我们可以在获得幸运之后不辜负它。如何做到呢?我们不妨将自己的好运看作让他人也享受幸运的契机,而非一项权利。将我们的优势看作是取得更加辉煌成就的跳板,而非摆脱辛勤工作和个人挑战的一块挡箭牌。

  我在这里打个比喻,希望可以通过它产生共鸣,并阐明我的观点。

  “恩典自会显明”的加尔文主义思想认为,上帝将特殊恩典施予某些人,但由于上帝的意志深不可知,所以我们无法直接得知:究竟是谁获得了这份恩惠。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成就,来推断出这份恩典的拥有者。如果一个人成就非凡,则证明这份恩典一直伴其左右。虽然这种推论无从验证,但它有着良好的道德导向。人们心存善念,以证明他们配得上这份被赐予的恩典。如果远离所有的宗教教义,用普世观念来代替“上帝”,你就能更加领会我的意思。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经济上的保障,其实都可以被当作是一种恩赐,一种我们已经享受到的、未经奋斗而获得的恩赐。但是,这份恩赐意味深长,能否真正拥有,取决于我们用何种方式对待它以及如何将其回馈世界。

  我们应如何利用起跑线上的领先优势?我们应如何珍惜并尊重所获得的恩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回馈,而不是将其挥霍?我们应怎样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虽然我们都很清楚,没有人一出生便应该位于某个起点,但仍然有人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冥冥中就拥有获得好运的资格。有时这些人会祈求神灵保佑他们身居高位,好像上帝除了让他们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外,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传承,有时这些自以为是者甚至丝毫不去劳神思索。

  可能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学校里的势利小人,或工作中温文尔雅却总是逃避责任的庸人,这些人认为政治头脑可以代替辛勤工作。他们往往是高尔夫球场中爱耍手段的一员,在打网球的时候,他们往往竞技状态良好,但却缺乏运动道德。在交友时,虽然他们娱乐性十足,但却完全不可信赖。

  总之,这些人出生时享尽了意外的好处,因此完全被宠坏了。

  如果不是近距离观察,只看重他们的风光表象,我们很容易对这些人心生羡慕。他们往往举止优雅、坐拥香车,他们喜欢帆船和马术等高雅嗜好。他们即使看上去没有出众的智慧或敏捷的思维,也往往拥有名校文凭以及对事业起到助推作用的人脉关系。当大多数人在艰苦奋斗时,这些人总是平步青云。他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拥有特权,漫不经心地享受着各种优势,他们似乎是在乘船游览的途中便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一切。

  很令人羡慕是不是?如果进一步探究,或许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很多享有特权的人往往外表精致、举止优雅,但这背后似乎缺失了什么。他们表面的自信其实非常脆弱和易碎,因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信,而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习惯。他们对名车、游船和避暑山庄的疯狂迷恋其实是在补偿某些更加珍贵、微妙的内心缺失:使命感、对于真正自我的认同和接受,无法将拥有的和内心渴望的东西做有意义的联结。

  最主要的是,这种玩世不恭往往是为了掩盖他们自尊心的缺乏,但这样的精致面具最终都会失去效力。自尊心只能靠拼搏赢得。这一点极其重要。许多养尊处优但内心空虚的人已经在无意间被剥夺了有价值的冒险机会。他们的家庭给予他们的是奢华但已缩水的人生。正如我父亲说的,他们出生时含着的金汤匙,有可能会变成背上扎着的金匕首。

  没有哪个父亲会剥夺子女活出饱满人生的最佳机会。没有哪个母亲会阻止自己的孩子去找寻自尊并实现个人价值。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却总是好心办错事呢?

  原因之一就是富裕家庭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危险没有被足够重视。人们都清楚金钱买不到幸福,但也心照不宣地承认幸福换不来金钱!的确,有了钱,就可以更容易地解决一些生活压力,但这并不证明金钱无所不能,更不能消除个人的痛苦。说实话,当太多家庭挣扎在贫困边缘时,我们很难对富人的后代产生好感。

  不过,所谓的富家子女,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诱惑。这些问题真实存在,虽然它们可能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无关,但也不容小觑。

  我偶然看到《特权的代价》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博士马德琳·莱文的研究报告。莱文博士基于2007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有30%至40%的富家子弟患有抑郁症。在这项统计数据中,年轻女性占到了22%,是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至15%,最终选择了自杀。

  显然,这些问题都非常严重。即使有些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者恶劣后果,情况也令人担忧。家长们到底犯了什么错,导致他们的孩子在无意中受到了伤害?

  (摘自新世界出版社《做你自己》作者:[美]彼得·巴菲特译者:赵亚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5-1-4 09:57 , Processed in 0.0850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