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完美,越荒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22: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常有人引用张岱《陶庵梦忆》里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但这句话常常被人们误读。实际上,张岱的这句话,后面才是重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依恋过、痛悔过、深陷过,就没有深情可言,你永远也不可能在生命里的任何时段与之结为知己。所谓知己,是要同悲同喜,以心相交的。

  所以《红楼梦》里的人物,人们评价最不一的,就是宝钗。爱之者谓之冷静完美,宜室宜家;厌之者谓之伪善冷酷,没有温度。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那些所谓完美的大善人,向来招人非议。就像刘备、宋江,他们表现得越是完美无私,越是让人怀疑他们的伪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太完美、太理想化的人,会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宝钗身上。作为十几岁的少女,宝钗却超人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然而正是因为她少有缺点,少有真性情的时刻,反而让人对她感觉疏离、陌生,甚至反感。

  和宝钗相比,黛玉是诗人、文学家,她的烦恼多来自内心与世界的无声冲突。而宝钗要操心的却是世间种种:经营生意、人命官司、人际纷争等。宝钗出生于人丁单薄的皇商之家,父亲早逝,母亲无能,哥哥是只会闯祸的“薛大傻子”。从懂事起,宝钗就背着沉重的负担。从她出场时薛蟠为了香菱打死冯渊,葫芦僧误判葫芦案,到后八十回里夏金桂大闹薛府,误食毒药而亡,宝钗时时要操心的,都是最琐碎、最难缠、最不堪的家务事。她所见识的人生,远比宝玉、黛玉、探春他们所见识的,要复杂、残酷、骯脏得多。

  金钏之死一节,宝钗安慰王夫人的话向来为读者诟病,觉得她无情。但这就是宝钗的习惯性思维,对她而言,金钏之死是一件要处理的事情,就像被金桂折磨的香菱,她用带香菱走的方式来庇护一样,两种行为都无关当事人本身。她考虑事情从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如此。

  宝钗的为人处世,就像宝玉所看《庄子》里的那句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人世间,总是那些更聪明、更敏感、更有追求或是野心的人活得更劳累、更忧伤,那些自认有补天之才的人,更是会承担起很多也许本不属于他们的担子;才能平庸或是心性散淡的人,才有可能“饱食而遨游”,才能体会“泛若不系之舟”的随意和自由。

  经历过丧父之痛、家世败落的宝钗,其实是悲观的。她为即将到来的荒凉命运做好了一切准备。她从来衣饰素淡,房间像雪洞一般,任何装饰玩物皆无,是因为她做好了繁华可能落尽的准备。当家族的颓势不可逆转时,她的准备让她能承受任何艰苦、不可预知的环境。

  只是,即便在隐隐而来的命运面前,宝钗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但不贪恋繁华旧梦,不眷念友情、爱情,活着,又是多么了无生趣的事情。所以宝玉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思念的却仍旧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因为,只有黛玉是和他同悲同喜,感受过爱与美,体味过生命中那些又寂寞又美好、又煎熬又甜蜜的种种深情的人。繁华过后的凋落才格外悲凉,相聚过后的离散才格外让人惆怅。

  聪明完美的宝钗,为命运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唯一没有料到的,却是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5-1-1 13:14 , Processed in 0.1818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