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定位清宁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23-8-19 14:13
标题:
定位清宁人生
《老子》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大意是说,往昔曾得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意思是说,天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得到过道,以清宁来定位自己,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定人生的清宁位,并一以贯之保持之,也是可贵之人。
定位清宁人生,体现着甘于低调、清爽对人、光明做事的处世风格。清代廉吏于成龙在罗城当知县时,与罗城百姓同甘共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于成龙说:“我一个人在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奉养你们的父母,就跟给我用一样。”于成龙把人生定位于清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的人生追求。“官之于民,犹父之于子。父不慈则子不孝,官不清则民不良。”无论是他当知县,还是升任知州,以至后来的两江总督,他都不因身处高官之位而张扬,低调行事,一心一意关心百姓疾苦,因此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于成龙的廉洁,难能可贵,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淡定如菊,视名利为粪土,唯让心中那盏清宁的明灯照亮前行的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4岁的诸葛亮给他8岁的儿子的告诫。淡泊与宁静,体现的正是人生清宁的两种状态。这几句话真切体现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事实上,诸葛亮的人生清宁,具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静观世事变化,刘备的“三顾茅庐”才使诸葛亮出山,他抱定为刘备打江山奉献的心愿,说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言,发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感慨,没有定位清宁,没有清宁的经历,诸葛亮怎能有如此大悟,怎么受后人敬仰?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诱惑,总是引人徘徊。定位清宁人生不易,守住清宁更难。一些人,打小受到良好教育,定位了清宁人生,工作初始还能言行一致,谨小慎为。可是,随着职务地位的提升,伴着外界的诱惑增多,他们清宁的初心渐渐地远离,留在身上的尽是贪图安逸和享受,好大喜功之心,结果自己身陷囹圄。建国后的张子善贪污案,就是例证,惨痛的教训,让人深思。
回顾历史,坚守清宁的人给我们留下佳话。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人间正道是沧桑”“没有不透风的墙”,正义总会降临,邪恶迟早会受惩罚。
定位清宁人生,保持初心,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路上,荆棘从生,诱惑众多,唯有定位清宁,然后不懈坚守清宁,人生方向才不会偏離。这可贵的人生态度,必然助你的人生绘出别样的精彩画卷。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xwq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