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我鼓励大家成为冷淡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21-12-3 21:56
标题: 我鼓励大家成为冷淡的人
  “成名怎么会要趁早呢?”

  我总是会跟引用张爱玲这句“成名要趁早”的人说,你看看张爱玲过的是什么生活?张爱玲是成名非常早,可是它带来了什么?

  所有的演艺圈,从童星出来的明星,都要经历非常严苛的考验,因为他们被鼓励相信宇宙是以他们为中心的。等到长大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时候,他要怎么保持平衡才能活得下去?

  所以成名怎么会要趁早呢?你要引用那个人总得搞清楚,那个人的人生是你要的人生吗?

  “拿书给我签的人,最常叫我在上面写的字,是‘做自己’。我就一直在想,你真的明白自己想干嘛吗?”

  很多人说要“做自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具体地在执行(做自己)这件事,而不是瞎打混地说要“做自己”。

  你如果不搞定自己的话,其实就没有办法面对这个世界了,我觉得这个是最简单的态度。

  情商就是希望能够搞定自己,而不是搞定别人。因为别人是搞不定的,爸爸、妈妈、伴侣、孩子,都是别人,都是搞不定的。

  “我为什么没有勇敢地去拍电影?”

  我一直不是那种很安详、平和地活着的人,所以我必须总是跟自己说“我不重要”,来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一些蠢的创作或是事情。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旧派的上海家庭的气氛里面,我爸爸很喜欢宴客,他们一边打牌,一边谈事情,到吃饭的时候事情就已经谈好了。

  跟客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爸爸永远都会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客人。对我来讲其实很痛苦,比方螃蟹上桌,他就会立刻把蟹盖夹给客人,蟹盖只有一个啊!盖子给别人了!钳子给别人了!然后小孩就不想吃了,因为剩下只有蟹脚了。

  我爸爸从来没有教过我这件事情,他就只是做给我看——客人最重要。所以我的养成里面有这个部分在,就是客人开心我们就开心了。

  我只是没有想到它会变成我的工作,这件事情让我很意外。

  我后来在想,我当时学完拍电影,毕业后为什么没有像我同期的同学一样那么勇敢地去拍电影?

  我觉得,如果我很标榜自我,如果选了一个工作是凸显自我的话,我会拍出非常多我后悔的东西。就是很蠢的、假装有深度、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厉害的东西。现在回头看一定会觉得很丢脸。

  那相对来讲,主持是一个隐藏自己的工作,所以主持真的比较没那么丢脸。就是,我现在看我最早开始主持的节目,还是不觉得丢脸。可是看到我早期写的剧本,就觉得幸好没有拍成电影。

  当我看到我同期的同学硬拍的时候,我会觉得:啊,这电影似乎……

  我在电影圈的每一个工作都让我觉得拍电影的人节奏非常慢,我可以听他们聊一个案子,聊了两年,都还没有成型。所以我吓坏了。

  接触电视的时候,发现你今天做了后天就能播,立刻就能够收到观众的反应,这个比拍电影爽太多了。

  节目比电影最大好处是,你拥有了尝试然后失败的机会,你做错东西后会立刻知道错在哪里,下次不要再这样。所以它的整个过程很有乐趣。

  “一个好的明星要有斗志”

  马东的确耐人寻味,因为《奇葩说》是他在创业,所以他对这个节目,除了有主持人的感情外,也有一个公司老板的感情。

  这两个角色中间的平衡,是我很爱观察他的重点。一个题目显然不会带来太好的观众反应,可是却很值得辩论的时候,他会不会有挣扎?

  另外一个挣扎是:他有时候很想跟大家一起玩,可是会忍住。看马东这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他的圆融当中有这些棱角跟沟壑在。

  晓松捂着扇子,讲他种种知识的时候,我觉得他真心信仰这个是在普度众生,这些都是我没有的。他比我坚定很多。

  李诞给人玩世不恭的感觉,可是他其实比我更在意他在文学上的呈现。

  有一次,我们各自拿出自己的书,薛教授拿出来是经济学,我拿出来是情商课,李诞拿出来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即使是在那个环境里面,他都相信在他的观众里面能够挖出一定比例的人,会对他的文学感兴趣。

  薛(兆丰)教授是新加入我们的。我们把他框在经济学的范围之内。我本来认为经济学是一个破绽百出的学科,可是每次问他,他都还是能够有条有理地回答,所以人能够信仰自己的知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对于小S,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斗志。一个好的明星要有斗志,她不会甘愿接受不精彩的事情。

  我常常看到一些艺人,没有拼命地在当下,用他仅有的条件来做出最好的表现时,我就会很怀念小S。她就是能够在最简陋的状态下,逼迫自己拿出最大的力气,然后烧出一把火来。

  “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一个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好立场”

  主持人就是鼓励来宾讲各种故事,在当中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这个主持人下班后很可能是一个非常狂暴的人、堕落的人,不一定是一个爱倾听的人。这是一个职业造成的误解。

  一个人一味地热情,一定是盲目的。大部分时候是冷淡的,才能够对比出你对哪些事情、哪些人怀抱着极高的热情。

  常常被人家讲温暖,实在觉得很惭愧,因为其实我会鼓励大家做比较冷淡的人。

  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一个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好立场。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给绑住,就更吃力。

  我其实在30岁之前,都还认为别人跟你倾诉心事的时候,你要认真地倾听跟回答。可是,人要把有限的心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我的家庭成员非常少,挺早爸爸妈妈都不在了,我在亲情方面没有太大的束缚,所以我谈这件事情的时候特别没资格。因为如果爸爸妈妈还在的话,肯定我也被裹挟到不行。那个自由,根本是命运赏赐给我的。

  所以,我一看到那些父母亲控制小孩的方法,就觉得压力山大。真的不能轻易说,你看了一本书(指《情商课》),就能够对抗得了那样子的压力。

  我觉得最好大家都能意识到生活里面是一种表演。

  我没有在节目里面假装过别人。我觉得我跟每个人一样,有一些面具是用来面对工作上接触的人的。可是呢,那面具做得挺好的,它还是能够容许我呼吸,还让别人看得到你的笑容跟臭脸。一个你戴多久都不认为是束缚的,就是个好面具。

  大部分的主持人确实不会显露自己真实的面目。每一个熟悉的主持人,我都觉得他们很神秘,我想不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马东就是一个,我始终没有逾越本分地去追究: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意义与爱情都是被高估的。”

  我们都被意义这两个字给綁住了。

  我们非常在乎事情有没有意义。其实很多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能够讲通这件事情的话,我会更信仰它。

  意义与爱情都是被高估的。我觉得流行文化过度地吹捧爱情的重要性了。

  我最大的特质是什么?我会先接受事情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再去当中寻找意义。

  人为了索取快乐,做出很多不太该做的事情的时候,这个人会摆荡得很厉害。

  他越是努力地要找快乐,结果是花越大力气去抓,抓得越用力就越抓不到。所以,如果把人生寄托在快乐上面,其实不是一个值得寄托的地方,平静才是。

  我尽量训练自己,不要管人家到底把我看成什么样的人。我认识一些明星会上网去搜索自己的名字,我觉得很勇敢,我不太想做这件事。

  史蒂芬·史匹柏(斯皮尔伯格),27岁就因为《大白鲨》这部电影成为炙手可热的导演。当时《时代》杂志用他做封面,做了一期对他的称赞。那本杂志送到片场时候,史匹柏没有把杂志接过去。制片人很惊讶地说:“整本都在讲你,你怎么不看一下?”然后史匹柏就说:“我现在如果相信他们对我的称赞,接下来就会相信他们对我的攻击。”

  你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对你的赞美,你才有能力不轻易地被别人攻击。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xwq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