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百无一用是书生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9-6-25 12:50
标题: 百无一用是书生
  小学三年级的某节数学课,因为有校领导旁听,已预先演练过多次的数学老师全神贯注,讲得格外认真。幕布上放映着幻灯片,画面上分别有一块铁和一堆棉花。数学老师和蔼地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一吨铁和一吨棉花哪个重?”同学们纷纷举了手,老师叫了我,我站起来回答道:“在日常环境中的一吨铁和一吨棉花,实际上棉花更重,二者在真空中才能称得准。”数学老师有些惊讶,不是因为我回答得正确与否,而是这个答案和她预想的不一样,打乱了她的教学引导过程。这应当算作一次“出格”行为。

  课后,刚听过课的教导主任叫住了我,让我向她仔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两者会有不同的重量。那时我还不能把空气浮力的原理解释得清楚,只能告诉她我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教导主任若有所思,叫我把那本书拿给她看。我颇有些骄傲,次日上学就带去了。但那本书直至今日她也没有归还。

  我似乎就此树立起了一个“懂很多”的形象,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一颗小小的虚荣心也产生了动力,我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并以此自豪。

  一次课后,语文老师非常神秘地问我:“你说,海里会发光的鱼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夜光鱼。”老师点点头走开了。过了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当时所犯的是一个多么幼稚的错误。夜光鱼是我编造的,我并不知道海里会发光的鱼的名字,之所以那样回答,只是想维护我“读了很多书”的优越感。以“不知”假扮“知”,无知且愚蠢。从读书中生出的这般狂妄,原来竟不分年纪。

  后来我有了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从此爱上了天文。那些中子星、黑洞、棒旋星系,甚至宇宙尘埃,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现在的我依然坚持认为,小孩子都该读些科普书,最好能培养对天文的兴趣。天文让人的视野更辽阔,看到天地是怎样的无限,同时人的世界观也会变得丰富。宇宙的浩瀚会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所有的狂妄和自大会在瞬间灰飞烟灭,既觉察到自己的无力,也体会到生命的无穷无尽。由“读书”产生的虚妄,也只能由“读更多的书”去消弭。

  我17岁时的生日礼物是一个Kindle,真正的大量阅读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借助Kindle,我读完了至今还依旧风靡的《三体》、结尾令人惊骇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每个句子都是惊喜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还有让我爱极了的《务虚笔记》。

  Kindle的高亮和书签功能让我做起笔记来更方便。我一直都有抄写读书摘录的习惯,那些许久以前读过的书虽然大部分都已忘掉,但其中精彩的观点和句子都还保存在文档里,以备随时温习。

  比如《春尽江南》中讲人的非理性:

  “你再去问问那些在大街上闯红灯的人,他们闯了红灯,节约了1分钟甚至5秒钟,有什么用?他坐在自己家中,一口气就可以浪费5个小时,什么都不做。可人就是这样,只要他经过一个路口,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闯红灯。人活着总要赚点什么,哪怕是没用的东西。”

  又或者《圣路易斯雷大桥》中对失恋者的安慰:

  “他将爱视为一种残忍的疾病,那些被拣选的人需要在青年时感染此疾,康复后的他们虚弱不堪、烦恼缠身,却已为日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对于那些得过此病的人,他们对很多错误都可以幸运地保持免疫。不幸的是,他们还是需要面对很多失败,但至少他们绝不会傻傻地以为生命的全部就是持久的笑颜,也绝不会将任何人视为机械之物。”

  这些观点都令我如痴如醉。倘若一本书不能对人产生影响,那这本书就不能算是好书。无论这影响对世界观的改变或价值观的调整,还是对审美能力的提升甚至信仰被击碎,都是有益的。因为如果一种信仰在冲击下就破碎,在破碎后不能恢复,那么这种信仰也就不值得被信仰,不如丢了算了。

  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外国小说是103万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只用了半个秋天又半个冬天,就看尽了克利斯朵夫伟大的一生。傅雷先生的译笔非常动人,在读到最后一页时,我忍不住放声大哭。除了为克利斯朵夫的孤独感动外,更多的是为傅先生不平。我想到《傅雷家书》,想到书中那位循循善诱、爱意深沉的父亲。就是这位父亲,在自杀遗书中,竟称儿子为“叛徒傅聪”。他的内心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折磨和挣扎,才抵住满腔爱意写出这般话语?我不敢想。眼前只有傅雷译过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话:“我们应当超临人生的苦难,用轻快的声音唱那句欢乐的祷词:震怒的日子……”

  不管是什么书我都喜欢读,纵然是科幻、童话,也自有它的可爱。只要是好书,哪怕是那些艰涩难懂的,我也可以通过不断咀嚼而有所收获,不管那收获是书中的内容还是更进一步的理解能力。对美的细腻感知也需要练习。在阅读中产生的乐趣和感悟,是我失意时的莫大慰藉。

  有人说你看看一个人读过的书单,就能大致判断出他是怎样的人。我想这句话是对的,是我读过的那些书助我成为今天的我,它们让我懂得什么是对的,怎样是美的,也让我有了250度的近视。古语云“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格非有一句很有趣的话:“无用者无忧,泛若不系之舟。你只有先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你自己。”

  说到底,人有时没必要那么务实,得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活法,这样,那些无利之事和无用之书,才有可能成为最美好的东西。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xwq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